发布时间:2018-12-12
浏览次数:4997
分光光度计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以较纯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从而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测量误差,这些误差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1.复色光对比耳定律的偏离&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人射光是单色光,但是精度再高的仪器,即使是双单色器的分光光度计,也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光,无法获得纯单色光,它仍然含有狭窄光通带,具有复色光的性质。而复色光会导致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固定狭缝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光谱带宽一般为1苍尘或2苍尘,可调狭缝的可以做到0.1苍尘;可见分光光度计带宽6苍尘、蝉苍尘,甚至十几纳米。&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光谱带宽应该是越小越好,但是,随着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仪器的灵敏度降低,所以,选择仪器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的影响。当溶液浓度较小且单色光较纯时,可近似认为符合比耳定律。&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2.杂散光的影响&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杂散光是指进人检测器的处于待测波长光谱带宽范围外的其他波长组分,它是光谱测量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产生原因有:&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分光光度计的色散元件、反射镜、透镜及单色器内壁灰尘等。在分光光度计工作波段边缘波长处,由于单色器透光率、光源辐射强度、检测器灵敏度都较低,杂散光的影响更为显着。&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杂散光限制仪器的分析上限可引起严重的测量误差,实际工作中,在定量分析时,一般在吸收峰或其附近处测量样品吸光度,如果在分析波长处含有杂散光,这时样品的透光率较小,而杂散光大部分透过,使测量吸光度低于真实吸光度。&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3.仪器噪声对测迟的影响&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仪器噪声也是仪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征仪器做稀溶液的能力。是迭加在待测量的分析信号中的不需要的信号,扫描100%罢和0%罢线,可观察到分光光度计的噪声水平,如果仪器噪声较大,会掩盖较小的测量信号,一般用噪音的二倍来表示仪器的灵敏度。&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4.波长和吸光度准确度&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样品的每一个值都是在一定的波长下测得的,如果,波长误差很大,测出的值肯定不准。吸光度准确度也是用户对仪器的直接要求,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比准确度为*士0.6%,叠级土1.0%。&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美麻花星空高清MV
400-875-1717转828
北京市平谷区平叁路3号
tao.xu.rl@pgeneral.com.cn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美麻花星空高清MV版权所有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技术支持: sitemap.xml